泡泡苏打
兴趣相投 总会遇见
打开看看
85号
7月前发布
关注
观鸟根本不需要高端的设备
如果观鸟的定义是“看鸟研究鸟”,我的观鸟史已有多年。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令我兴趣盎然,所以走在路上经常左顾右盼,驻足观望。前些年虽然陆续认得一些鸟,但近来才开始系统反思“观鸟”这件事
不久前去植物园,在一个小树洞附近偶遇一大群打鸟法师,围坐一圈,静静等候太阳鸟现身。爬上对面的小草坡,顿时被几棵高大的红山茶笼罩,亭亭如盖,落英缤纷。“他们很多人加蜜诱鸟拍摄”,耳畔突然响起一女声。我转头一看,是个约摸大我十岁的姐姐,“有些候鸟因为贪食停留过久,生态系统都被破坏了”,她眼里闪烁着怒气。问她是不是鸟类学家,答曰只是单纯喜欢。连忙拿出刚拍的模糊小鸟咨询,她只消瞄了一眼便道是红胁蓝尾鸲,我叹服着道谢。她也拿出自己的照片和我分享,虽然是手机拍摄,但鸟儿们形态各异、色彩绚丽,我再次叹服。接着我们都噤声,我随着她蹑手蹑脚在树冠的阴影下移动,寻找无风时乱颤的花枝——那是鸟儿驻足的证据。尽管我离开时仍未瞥见太阳鸟的真容,但与她在树下仰头凝望的十来分钟,却令我心神颤动。回家路上我反复在心里默念:观鸟不需要高端的设备,最重要的是一双敏锐的眼睛,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
同样不是必需的,还有舟车劳顿。说实话我认识的半数鸟都是在小区里遇着的。即便足不出户,细细观察俯仰皆是的“四大金刚”,也能发觉其习性的不同:鹊鸲常傍地走,珠颈斑鸠喜欢光顾房顶,白头鹎爱站在树梢一枝独秀,乌鸫歌喉最灵动丰富。除了最常见的鸟类,我还在小区里碰到过喜鹊、红嘴蓝鹊、白鹡鸰、黑短脚鹎、大山雀、绣眼、红头长尾山雀、白鹇——只要有足够的好奇心和耐心,大自然的无穷奥妙就会在身边浮现
最后分享一点我自己的野路子观鸟tips。对于一闪而过的鸟,一般我会关注体型大小、嘴、尾巴和颜色。一般来说,常见鸟里论体型大小,xx鹊>xx鸫>xx鹎>xx鸲>=xx雀>xx莺。鹊的尾巴最长,鸫的尾巴最短,鹎的尾巴呈“w”形。雀类的嘴巴又短又小,鹎和鸲的嘴细长一点,伯劳的嘴是弯钩状。记住颜色分布,则可以更快在图鉴中找到对应的鸟。我的观鸟搭子碗子用的懂鸟小程序和app inaturalist也很好使,可以直接上传照片AI识别,本笔记中部分照片from碗子
16
评论详情(1)
加载更多
笔记
组局
我的